小哥说茶

您好,欢迎光临小哥说茶!

碧螺春:江南水乡孕育的茶中珍品

2024-11-15 09:25分类: 绿茶 阅读:

 

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长河中,碧螺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。它承载着江南水乡的灵秀韵味,凭借着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深受茶客们的喜爱与推崇。

摄图网_500721071_竹叶青茶(非企业商用).jpg

历史渊源


碧螺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。早在隋唐时期,洞庭山一带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,当时的茶叶虽未以 “碧螺春” 之名闻名于世,但已在当地小有名气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之一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宋代,洞庭山茶的品质不断提升,渐渐受到文人雅士们的关注,诗词歌赋中也开始出现对这一产地茶叶的赞美之词,使其知名度进一步扩大。


真正让碧螺春声名远扬并得名的则是在清朝康熙年间。相传,当地有位采茶女上山采茶时,将采来的茶叶放在怀中,下山后茶叶竟散发出阵阵异香。后来经过精心炒制,制成的茶叶香气扑鼻、滋味绝佳,康熙皇帝品尝后大为赞赏,因其茶卷曲似螺,又产于洞庭碧螺峰,于是赐名为 “碧螺春”。自此,碧螺春作为贡茶,身价倍增,名声传遍大江南北,成为了茶中珍品。

产地环境


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,洞庭山分为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,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碧螺春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
太湖水域辽阔,湖水的调节作用使得洞庭山区域气候温和湿润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气温在 15.5℃ - 16.5℃之间,降水充沛且分布均匀,为茶树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气候氛围。而且,洞庭山多为丘陵山地,山间云雾缭绕,云雾不仅能遮挡过强的阳光直射,让茶树在散射光下茁壮成长,有助于茶叶中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积累,使得茶叶滋味更为鲜醇,同时也为这片茶园增添了几分如梦如幻的诗意氛围。


土壤方面,洞庭山的土壤多为酸性的黄棕壤,土质肥沃疏松,透气性和排水性俱佳,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为茶树根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,茶树扎根于此,犹如生长在天然的营养宝库之中,汲取着大地的精华,为孕育出高品质的碧螺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品质特征


  • 外形:碧螺春有着别具一格的外形,茶叶条索纤细,卷曲如螺,满身披毫,白毫隐翠,看上去毛茸茸的,十分可爱。仔细观察,那细密的白毫犹如冬日里初落的细雪,覆盖在嫩绿的茶叶之上,给人一种精致、细腻且充满生机的视觉感受,尽显江南茶的温婉之态。
  • 香气:其香气堪称一绝,属于典型的花果香复合型香气。当你打开存放碧螺春的容器,一股清幽淡雅却又馥郁浓烈的香气便会扑鼻而来,那香气中既有春日里盛开的鲜花的芬芳,又有成熟果实的甜香,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的果园与花丛之中,这种独特的香气让人沉醉不已,且香气持久,萦绕鼻尖,久久不散。
  • 滋味:冲泡后的碧螺春,滋味鲜醇甘厚。茶汤入口,先是感受到那股清新的鲜味在舌尖散开,如同品尝到了初春时节刚采摘的鲜嫩蔬菜,随后,醇厚的滋味缓缓涌现,回甘悠长,咽下茶汤后,那丝丝甘甜仍在口腔中回荡,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,让人回味无穷,唇齿留香。

制作工艺


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细复杂,从采摘到成品,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茶农们的匠心与技艺。


  • 采摘:碧螺春的采摘要求极高,通常在每年的春分前后便开始采摘,谷雨结束,其中又以清明前采摘的品质最佳,被称为 “明前茶”。采摘标准严格限定为一芽一叶初展,芽叶要求鲜嫩、匀整,而且必须是在清晨太阳尚未完全升起时进行采摘,此时的芽叶带着露水,含水量充足,最为鲜嫩,也最能体现碧螺春的优异品质。采茶工们手法娴熟且轻柔,用手指轻轻捏住芽叶,将其摘下,放入特制的竹篓中,竹篓内要铺上干净的湿布,以防芽叶受损和失水。
  • 拣剔:采摘回来的鲜叶并不能直接进行炒制,还需要经过拣剔这一环节,将其中不符合标准的芽叶,如过大、过小、破损、杂质等挑拣出来,只留下最优质、最整齐的芽叶,保证进入炒制环节的原料都是上乘的,这一过程十分考验眼力和耐心,但对于确保碧螺春的品质至关重要。
  • 杀青:这是制作碧螺春的关键工序之一,将拣剔后的鲜叶投入到温度约为 200℃ - 220℃的锅中(传统多用铁锅),鲜叶量一般每锅在 500 克左右,通过翻炒使鲜叶受热均匀,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鲜叶中的酶活性,防止茶叶发酵,同时让鲜叶变软,便于后续做形,这个过程大约持续 3 - 5 分钟,当看到鲜叶颜色由鲜绿转为暗绿,且有一定的柔软度时,杀青工序基本完成。
  • 揉捻:杀青后的茶叶需立即进行揉捻,揉捻时手法讲究,要轻、慢、重、快相结合,先轻揉慢揉,让茶叶初步卷曲,随后逐渐加重力度、加快速度,使茶叶进一步卷曲成螺形,并且要将茶叶表面的白毫充分显露出来,整个揉捻过程持续 10 - 15 分钟左右,通过揉捻不仅塑造了碧螺春的外形,还能使茶叶内部的细胞破碎,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,提升滋味和香气。
  • 搓团显毫:这是碧螺春制作中最具特色的工序,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手中,两手相对,轻轻搓揉成一个个小团,边搓边让茶叶在手中滚动,如此反复,茶叶会越搓越紧,螺形更加明显,同时茶叶表面的白毫也越发凸显出来,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力度和时间,大约持续 15 - 20 分钟,当看到茶叶白毫尽显、卷曲如螺且外形美观时即可停止。
  • 烘干:搓团显毫后的茶叶最后要进行烘干,将茶叶均匀摊放在干净的烘笼或烘干机中,温度控制在 50℃ - 60℃左右,通过低温慢烘,使茶叶进一步干燥,固定外形和品质,去除多余的水分,让茶叶能够更好地保存,烘干时间一般在 20 - 30 分钟左右,直至茶叶含水量达到合适标准,此时,碧螺春便制作完成了。

文化内涵


碧螺春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,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,融入了江南地区的民俗风情、诗词歌赋以及人们的生活哲学之中。


在江南水乡的传统生活里,每逢春日,人们相聚品茶,碧螺春往往是桌上的佳品,大家一边品味着那鲜醇的茶汤,一边谈天说地,分享着生活的点滴,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氛围。而且,众多文人墨客在品尝碧螺春后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,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它的色香味,传递出对江南美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。例如,清代诗人陈康祺曾写道:“从来隽物有嘉名,物以名传愈自珍。梅盛每称香雪海,茶尖争说碧螺春。” 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碧螺春的品质,也为其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,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,成为了江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
总之,碧螺春凭借其悠久的历史、得天独厚的产地环境、卓越的品质特征、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,成为了中国茶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,让每一个有幸品尝到它的人,都能在那一杯澄澈的茶汤中,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灵秀之美、人文之韵以及生活之雅趣。


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

下一篇:碧螺春的历史沿革:岁月沉淀中的茶香传奇

相关推荐

关注我们

    小哥说茶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