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哥说茶

您好,欢迎光临小哥说茶!

都匀毛尖:黔中佳茗,翠芽飘香

2024-11-17 10:32分类: 绿茶 阅读:

 

在中国广袤的茶乡大地之上,都匀毛尖犹如一颗隐匿于贵州山水间的璀璨明珠,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,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底蕴,以其卓越的品质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,深受茶客们的喜爱与推崇。

摄图网_500866890_茶叶绿茶(非企业商用) (1).jpg

产地环境


都匀毛尖产于贵州省都匀市,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摇篮。都匀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,地势起伏,山峦重叠,云雾缭绕。境内平均海拔约 1000 米左右,气候温和湿润,年平均气温在 15.9℃左右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,年降水量可达 1400 毫米以上,充足的降水与适宜的温度,使得茶树在四季都能得到滋润,茁壮成长。


而且,都匀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,多为酸性或微酸性的黄壤、红壤以及山地黄棕壤等,土层深厚肥沃,透气性良好,富含铁、铝、钾等多种矿物质以及有机质,就如同大自然为茶树精心调配的 “营养宝库”,滋养着茶树,让茶叶蕴含丰富的内质,为都匀毛尖优异的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再加上当地山间云雾时聚时散,茶树在云雾的笼罩下,既能充分沐浴柔和的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,又能避免强光直射带来的伤害,使得茶叶鲜嫩多汁,芽叶肥壮,具备独特的风味与品质。

历史渊源


都匀毛尖的历史源远流长,其种植与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。早在那时,都匀地区就已经开始种茶,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茶叶品类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清代,都匀毛尖的名声日益响亮,成为了进贡朝廷的贡茶,深受皇室的喜爱与青睐,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它不凡的品质。


在近现代,都匀毛尖更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茶叶中脱颖而出。1915 年,都匀毛尖漂洋过海,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,与众多世界名茶同场竞技,凭借其出色的外形、醇厚的滋味以及独特的香气,一举荣获金奖,为中国茶叶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荣誉,也让都匀这座小城因茶而被更多人知晓,都匀毛尖从此声名远扬,成为了贵州茶叶的标志性名片之一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
外形特征


都匀毛尖的外形极具辨识度,条索紧细卷曲,白毫满披,犹如一个个身着银装的小螺旋,又似鱼钩一般,故也被称为 “鱼钩茶”。芽头肥壮匀整,色泽绿润,在光线下,那满披的白毫闪烁着银光,熠熠生辉,每一根茶叶都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,精致而优雅。当你将都匀毛尖置于掌心细细端详,便能感受到它那蕴含着的山间灵秀之气,仿佛带着都匀山水的韵味,光是看着,就能想象到冲泡后它将会展现出的美妙姿态,令人赏心悦目,爱不释手。

制作工艺


都匀毛尖的制作工艺精湛复杂,凝聚着茶人们代代相传的智慧与匠心,主要包含以下几道关键工序:


  • 采摘:采摘标准十分严格,多采摘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,且要求芽叶匀整、鲜嫩、无杂质。采摘时间集中在每年的清明前后至谷雨前后,这段时间采摘的芽叶品质最佳,茶农们需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手法,小心翼翼地采下符合标准的芽叶,这是保证都匀毛尖品质的首要环节。
  • 摊晾:采摘回来的鲜叶要及时摊晾在通风、阴凉、干净的地方,比如竹匾之上,厚度控制在 2 - 3 厘米左右,让鲜叶自然散失部分水分,变得柔软,同时散发掉一部分青草气,为后续的杀青工序做好准备。
  • 杀青:这是一道极为关键的工序,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,制止多酚类物质的氧化,防止茶叶发酵变红,从而固定茶叶的绿色,并初步形成茶叶的香气。传统的杀青方式多采用锅式杀青,将锅烧热至 150℃ - 180℃左右(根据经验判断锅温,比如看到锅底微微泛红即可),然后投入适量鲜叶,用特制的炒茶工具迅速翻炒,先闷炒后抖炒,交替进行,整个杀青过程大约持续 5 - 8 分钟,使鲜叶由鲜绿转为暗绿,手握鲜叶时稍有粘性但不粘手,青草气基本消失,茶香初显,即为杀青适度。
  • 揉捻:杀青后的茶叶需趁热进行揉捻,可采用手工揉捻或机械揉捻的方式。手工揉捻时,将茶叶放在揉捻台上,用双手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且有节奏地揉捻,力度要适中,避免损伤茶叶。机械揉捻则要调节好揉捻机的参数,通过揉捻使茶叶初步成条,挤出部分茶汁,增加茶叶的滋味浓度,同时塑造出都匀毛尖紧细卷曲的外形特征。
  • 搓团提毫:这是都匀毛尖制作工艺中独具特色的一道工序,旨在进一步凸显茶叶的外形与提升香气。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手中,通过轻轻搓团的动作,让茶叶进一步卷曲,同时使白毫更加凸显出来,形成 “鱼钩” 状的外形,并且在搓团过程中,茶叶的香气也会进一步发展与升华,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与技巧,以保证茶叶的品质与外形达到最佳状态。
  • 烘焙:烘焙分为初烘、摊凉和复烘三个阶段。初烘一般采用炭火或电烘箱进行,温度控制在 90℃ - 100℃左右,将搓团提毫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烘焙器具上,厚度约 3 - 4 厘米,烘焙时间大约为 15 - 20 分钟,期间适时翻动茶叶,使其受热均匀,待茶叶达到七八成干,手捏茶叶有刺手感,即可结束初烘,然后将茶叶取出进行摊凉。摊凉的目的是让茶叶内部的热量和水分分布更加均匀,避免因内外温差和湿度差过大而影响复烘效果,摊凉时间一般在 30 - 60 分钟左右。复烘时,温度适当降低至 70℃ - 80℃,再次烘焙茶叶,时长约 30 - 40 分钟,直至茶叶含水量达到 6% 左右,都匀毛尖的制作便基本完成了。

品质特点


冲泡后的都匀毛尖,尽显其独特的魅力,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。当热水注入茶杯,茶叶在水中翻腾舒展,犹如灵动的银鱼在水中嬉戏,芽叶上下悬浮,煞是好看。其汤色嫩绿明亮,清澈见底,那纯净的色泽仿佛将都匀的山水之色融入其中,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。


轻嗅茶汤,香气清高持久,带有独特的嫩栗香,又夹杂着淡淡的花香,香气幽远,令人沉醉。再品上一口,滋味鲜醇回甘,口感醇厚,初入口时那股鲜爽之感能瞬间在舌尖散开,仿佛将山间清晨的清新空气一口吸入,随后回甘生津,韵味悠长,让人流连忘返,多次冲泡后,仍能保持一定的滋味和香气,展现出都匀毛尖深厚的内质。

文化底蕴


都匀毛尖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都匀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,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在都匀的乡间,茶文化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从茶园的日常劳作到茶桌上的品饮交流,处处都体现着当地人对都匀毛尖的热爱与珍视。


众多文人墨客曾留下赞美都匀毛尖的诗词文章,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它的外形、香气和滋味,使得都匀毛尖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。而且,在传统的社交场合以及各类文化活动中,都匀毛尖常常作为高品质茶叶的代表登场,传递着主人的热情好客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,成为了人们交流情感、品味生活的重要媒介。


无论是在宁静的午后,独坐窗前,细品一杯都匀毛尖,享受那片刻的悠然惬意;还是在与亲朋好友相聚之时,共饮此茶,分享生活的点滴,都匀毛尖都以它独特的韵味,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,成为了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,继续在悠悠岁月中散发着它那历久弥新的魅力。


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如何辨别信阳毛尖的好坏

下一篇:都匀毛尖的历史变迁:岁月长河中的茶香传承

相关推荐

关注我们

    小哥说茶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