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螺春的制作工艺:匠心铸就的茶中妙品
2024-11-15 09:30分类: 绿茶 阅读:
碧螺春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中外的名茶,其独特且精湛的制作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从鲜嫩的茶树鲜叶到最终成品茶叶,要历经多道复杂而精细的工序,每一步都饱含着茶农们的匠心与智慧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碧螺春是如何制作的。
采摘是碧螺春制作的首要环节,也是奠定其高品质的基础,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。
采摘时间:碧螺春的采摘通常从每年的春分前后开始,一直持续到谷雨前后结束,其中又以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品质最佳,被称为 “明前茶”。这个阶段的茶树芽叶最为鲜嫩,内含物质丰富,所制出的茶叶香气清高、滋味鲜醇,是碧螺春中的上品,但产量相对稀少,显得尤为珍贵。
采摘标准:严格限定为一芽一叶初展,芽叶要求鲜嫩、匀整,芽头需肥壮饱满,叶片刚刚展开,呈现出最鲜活的状态。而且采摘必须是在清晨太阳尚未完全升起时进行,此时的芽叶带着露水,含水量充足,鲜嫩程度达到峰值,最能体现碧螺春的优异品质。采茶工们手法轻柔娴熟,用手指轻轻捏住芽叶,将其摘下,放入特制的竹篓中,竹篓内要铺上干净的湿布,既能保证鲜叶的透气性,又能防止其失水和受损,保持鲜叶的良好状态。
采摘回来的鲜叶并不能直接投入制作,还需要经过拣剔这一精细的环节,这一步骤对于确保碧螺春的品质至关重要。
茶农们会仔细地将采回的鲜叶逐片查看,把其中不符合标准的芽叶,如过大、过小、破损、带有杂质或者病虫害的部分挑拣出来,只留下最优质、最整齐的芽叶,保证进入后续炒制环节的原料都是上乘的。这一过程十分考验眼力和耐心,但唯有如此,才能让最终制作出来的碧螺春在外形、香气和滋味等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。
杀青是碧螺春制作中关键的一道工序,它决定着茶叶后续的品质走向,有着特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。
杀青原理:通过高温迅速破坏鲜叶中的酶活性,防止茶叶发酵,从而保持茶叶的绿色,同时让鲜叶变软,利于后续的揉捻做形等操作,并且进一步散发青草气,激发茶叶自身的香气。
杀青操作:将拣剔后的鲜叶投入到温度约为 200℃ - 220℃的锅中(传统多用铁锅),每锅投入的鲜叶量一般在 500 克左右,具体可视锅的大小和炒制经验进行适当调整。在杀青过程中,茶农要不停地用双手快速翻炒鲜叶,使鲜叶受热均匀,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焦糊。这个过程大约持续 3 - 5 分钟,当看到鲜叶颜色由鲜绿转为暗绿,且有一定的柔软度时,杀青工序基本完成,此时需迅速将茶叶出锅,摊放在竹匾等器具上散热冷却,为下一步揉捻做好准备。
揉捻工序在碧螺春的制作中不仅关乎外形塑造,也对茶叶的内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,手法和力度都颇有讲究。
揉捻时,手法要轻、慢、重、快相结合。开始时先轻揉慢揉,让茶叶初步卷曲,随着揉捻的进行,逐渐加重力度、加快速度,使茶叶进一步卷曲成螺形,并且要将茶叶表面的白毫充分显露出来。整个揉捻过程持续 10 - 15 分钟左右,通过揉捻,茶叶内部的细胞会被破碎,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,使得冲泡后的茶汤滋味更加浓郁,香气更加持久,同时也塑造出了碧螺春那独特的卷曲如螺、满身披毫的外形特征。
搓团显毫是碧螺春制作中最具特色且极具观赏性的一道工序,它赋予了碧螺春独特的外观和浓郁的毫香。
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手中,两手相对,轻轻搓揉成一个个小团,边搓边让茶叶在手中滚动,如此反复,茶叶会越搓越紧,螺形更加明显,同时茶叶表面的白毫也越发凸显出来。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力度和时间,大约持续 15 - 20 分钟,当看到茶叶白毫尽显、卷曲如螺且外形美观时即可停止。在搓团显毫的过程中,茶农们就像是在精心雕琢一件件艺术品,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,让每一片茶叶都展现出碧螺春的独特韵味。
烘干作为碧螺春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,起着固定外形、去除多余水分以及进一步提升品质的重要作用。
将搓团显毫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干净的烘笼或烘干机中,温度控制在 50℃ - 60℃左右,采用低温慢烘的方式,使茶叶进一步干燥,固定已形成的优美外形和优良品质,去除多余的水分,让茶叶能够更好地保存。烘干时间一般在 20 - 30 分钟左右,直至茶叶含水量达到合适标准,通常要求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 6% - 7% 左右,此时,碧螺春便制作完成了,可以出锅晾凉后进行包装储存。
总之,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是一个环环相扣、精细入微的过程,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茶农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去把控,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最终茶叶的品质。正是这种匠心独运的制作工艺,才造就了碧螺春独特的外形、馥郁的香气和鲜醇的滋味,使其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,成为了茶中珍品,深受广大茶客的喜爱与推崇。
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上一篇:碧螺春的种植之道
下一篇:碧螺春的采摘之道
相关推荐